> 文章列表 > “谁同醉陶然”的出处是哪里

“谁同醉陶然”的出处是哪里

“谁同醉陶然”的出处是哪里

“谁同醉陶然”出自宋代张镃的《月色》。

“谁同醉陶然”全诗

《月色》

宋代 张镃

月色夜逾净,虚庭当我前。

风裳几白玉,何烦佩褊褼。

曼倩去已久,谁同醉陶然。

空怀依隐心,三叫芙蕖边。

《月色》张镃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月色》

作者:张镃(宋代)

月色夜逾净,

虚庭当我前。

风裳几白玉,

何烦佩褊褼。

曼倩去已久,

谁同醉陶然。

空怀依隐心,

三叫芙蕖边。

【中文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夜晚,

虚幻的庭院就在我面前。

风轻轻地吹拂,宛如白玉,

何必麻烦地佩戴华丽的装饰。

曼妙的姿态已经离去了很久,

谁能与我一同陶醉呢?

心中只留下空虚的思念,

三声呼唤在芙蓉花边回荡。

【诗意和赏析】

《月色》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以及诗人对月色的感受和内心的思绪。诗中的月色被形容为明亮而清澈,照耀着虚幻的庭院。诗人用“虚庭”一词,给人一种幽静而超脱尘世的感觉。风轻柔地吹拂,宛如白玉般纯洁,诗人认为华丽的装饰并不重要,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和对简朴自然的追求。

诗中还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共同陶醉的伴侣的渴望。曼妙的姿态已经离去了很久,这里可以理解为过去的美好时光已经逝去,再也无法回到过去的情景。诗人希望能够寻找到与自己一同陶醉的人,共享美好的时刻。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空虚和思念之情。他心中的空虚依然存在,只能依靠自己的内心与思念相依为伴。三声呼唤在芙蓉花边回荡,给人一种凄凉的意象,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淡雅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赞美、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内心情感的表达。通过描绘月色和表达内心情感的结合,使得诗词更具意境和情感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