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还是“游牧民族南下”?华夷之别是华夏千秋大义!
[摘要]:“五胡乱华”还是“游牧民族南下”?华夷之别是华夏千秋大义!是一段晋朝历史的历史,当年五胡乱华的那些胡人都去哪里了?“五胡乱华”在中国历史上,无疑是汉族人民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因为它给华夏民族带来了几乎是亡族亡种的灾难。 三国末期,拥有胡人血统的司马家族篡夺了曹魏... 请问什么是汉人?汉字、汉姓、汉文化、儒家的一脉相承的炎黄子孙论,那就是汉人。有人说汉人来源于汉朝,就是刘邦建立的汉朝。但是刘邦自己是楚国人,楚汉相争,刘邦胜利,刘邦建... 满清剃发易服是否只影响了汉族?剃发
明末著名思想家、船山先生王夫之,在其所著的《读通鉴论》中,提及五胡乱华之世,天下之大防者二:华夏即君子、夷狄即小人,绝不能“以一时之君臣,废古今夷夏之通义”。
华夏民族大义并非域外泊来,并非近代才产生,也并非宋朝明朝之季才格外强调,而是自我们的始祖轩辕黄帝,杀死苗蛮族的始祖蚩尤后,数千年来,华夷之别深深刻入历代华夏先民的骨髓之中,华夏与夷狄之争,便是关乎华夏文明与华夏民族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
我们的祖先们筚路蓝缕,征服、驱逐、同化了北狄东夷南蛮西羌等各个古民族,开辟了中华大地这片东亚大陆最丰饶的土地,便是为了让后世子孙世居于此,永享丰饶与太平。
早在春秋时代,南夷与北狄交攻,初生的中华文明不绝如缕,遂有管仲辅佐齐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诸侯,六出兵车,一匡天下,救华夏而攘夷狄。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 如其仁!】——《论语·宪问篇》
孔子因此对管仲大加赞扬,称颂他是救华夏文明于危难,否则炎黄子孙都要披散头发,左开衣襟,变成“被发左衽”的野蛮人了。
孔老夫子还有一句千古名言说得好,那便是【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华夏汉人的君主再坏,也永远强过夷狄民族的好君主。)这个道理其实十分浅显,就和别人的爹妈再有钱,待你终究也不会和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真心。
正因为中华大地从古到今,汉人人口是远远多于其他各族之和的主体民族,所以也只有在汉人统治者治下,才有足够的自信与包容力,去推进真正的民族融合,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
如汉武帝可以让出身为匈奴王子的金日磾,来当自己的托孤大臣,如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时,无数胡族将领都手持马刀为大唐帝国开疆拓土、征战四方。
而在胡族王朝和政权的治下,胡族统治者依托本民族、甚或联合其他胡族;共同压制人口占绝对多数的汉人,只会是其小族凌大国的统治本能,绝不以任何明君贤相的个人意志为转移。
五胡乱华时期,进入中原建立政权的胡族统治者们,趁华夏民族的短暂虚弱时而一朝得势,往往会为其一族私利,对主体民族汉民族竭尽所能杀戮之、凌迫之、摧残之,以此来尽可能延续统治。
匈奴人刘聪、赫连勃勃如是,羯人石勒、石虎如是,鲜卑人拓跋珪、拓跋焘亦如是,这些胡族统治者们种种残暴虐民行径的根本出发动机,都在于对丁口人数远远多于其他各族之和的主体民族汉人的深深忌惮和恐惧。
这种忌惮和恐惧,也是这些胡族统治者内心最深处的噩梦,并在之后的一千七百多年里,还将陆续进入从耶律德光、完颜亮、忽必烈,一直到康熙帝、乾隆帝、慈禧太后,每个胡族统治者的内心深处,哪怕无数雄才大略、英明睿智的明君圣主亦不可免。
更多>>(接下文评论)
关于““五胡乱华”还是“游牧民族南下”?华夷之别是华夏千秋大义!”的问题
当年五胡乱华的那些胡人都去哪里了?
“五胡乱华”在中国历史上,无疑是汉族人民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因为它给华夏民族带来了几乎是亡族亡种的灾难。 三国末期,拥有胡人血统的司马家族篡夺了曹魏...
请问什么是汉人?
汉字、汉姓、汉文化、儒家的一脉相承的炎黄子孙论,那就是汉人。有人说汉人来源于汉朝,就是刘邦建立的汉朝。但是刘邦自己是楚国人,楚汉相争,刘邦胜利,刘邦建...
满清剃发易服是否只影响了汉族?
剃发易服,是强制汉族胡化,而不是砖家说的那种满族汉化。胡人无百年国运,五胡乱华时没有,元朝时也没有,为什么到清虏这里会例外?就是因为剃发易服胡化了汉族。
古代有汉人这种概念么?李世民会说自己是汉人么?
汉族为什么称自己是汉人,而不是秦人,唐人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经历了很多朝代 更替。拥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汉族习惯称自己是汉人,中国传统服...
王猛为何阻止苻坚发动对东晋的决战?
前言:王猛临终时阻止苻坚发动对东晋的决战,主要是因为前秦刚刚统一北方,需要时间来安定内部,发展经济,稳固前秦的统治基础。 王猛生逢乱世,家庭贫穷。可是... 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