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朝历史 > 夏朝赋税的内容是什么

夏朝赋税的内容是什么

[摘要]:夏朝赋税的内容是什么是一段夏朝历史的历史,夏后氏五十而贡的解释?五十而贡是夏朝的田赋制度。据说是以五十亩土地若干年产量的平均数,征收10%的定额农业税。文献最早见于《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税收有什么来源? - 心若冰清2700 的回答在中国,税收在夏朝就已出现。 《孟子•滕文公》说“夏后氏五十而贡”,说的就是夏代的租税制度。 贡者,“下之所纳于上”也,就是地方官吏把从民间收缴上来的生产。有没有什么书是介绍夏朝

根据《孟子·滕文公上》的“夏后氏五十而贡”看来,夏朝的部落农民可能在耕种自己的五十亩“份地”外,还要耕种五亩“共有地”,即如赵岐《孟子注》所说“民耕五十亩,贡上五亩”。这种年纳五亩之获以为贡的实际内容,如同马克思所指出,本是“指原始共同体时的贡赋关系”。这种“贡法”,还可以从古代文献中看出它的原始意义。

《说文》云:“贡,献功也。从贝工声。”《初学记》卷二十又云:“《广雅》云:‘贡,税也,上也。’郑玄曰:‘献,进也,致也,属也,奉也,皆致物于人,尊之义也。’按《尚书》:‘禹别九州,任土作贡。’其物可以特进奉者曰贡。”这里所说的都指民间劳作献纳于上的意思,正如《周礼·夏官·职方氏》职云:“制其贡,各以其所有。”

这就说明夏朝公社中的大部分土地已经作为份地分配给公社成员,由其独立耕种;另一部分土地作为公社“共有地”,由公社成员共同耕种,将其收获物采取贡纳的形式,缴纳给公社酋长。

《尚书·禹贡》系后人所作,其中所记九州向国家贡纳的情形,虽然不能认为完全可靠,但其中说到:“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栗,五百里米”的随乡土所宜的贡纳制在夏朝业已存在,当是可能的。

因此,所谓“夏后氏五十而贡”的“贡法”,并不像《孟子·滕文公上》引龙子所说:“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孟子所说的“贡法”,并非禹之“贡法”,前代学者早有指出,例如阎若璩引胡渭之说云:“龙子所谓莫不善者,乃战国诸侯之贡法,非夏后氏之贡法也”。甲骨文中的殷商土田与耕作。

夏朝的氏族封建制度在经济方面亦有体现。《尚书》载“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锡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说四海之内的氏族部落都归附夏后,金木水火土谷六种物质皆受到治理,明晰各处田地的优劣,将其分入三等以决定赋纳数量,使得赋纳得其正而不偏颇,赐土、赐姓,根据方国部落与夏后氏关系之密切疏远定出封建的先后次序。

《禹贡》一篇又列出九州赋纳物品的具体情况,将物品数量分作上上、中上、下上、上中、中中、下中、上下、中下、下下九等。又根据与夏后氏都邑地理距离的远近分作甸、侯、绥、要、荒“五服”。

甸服:距离夏都城五百里以内的方国部落是夏都城的主要粮食供应区。百里之内者赋纳带秸秆的谷物;再往外百里者赋纳禾穗;三百里外者赋纳带稃的谷物;四百里外者赋纳粗米;五百里外者赋纳精米。

侯服:距离夏都城五百至一千里间的方国部落是夏后氏的氏族诸侯部落的封地。先小后大,五百里至六百里为采地(即卿大夫的封地);六、七百里为男爵小国;八至千里地为侯伯大国。

绥服:距离夏都城一千至一千五百里为夏后势力所及的边缘区域。其三百里内的可推行掌管文化教育,二百里外的推行发挥武威卫戍。

要服:距离夏都城一千五百至二千里为夏后必须通过结盟交涉的方法而施加影响的区域。三百里内通过同盟和平相处,二百里外为夏民的流放地。

荒服:距离夏都城二千至二千五百里处为异族疆域,与夏后氏只有间接的沟通。三百里内的是各少数民族,二百里外是流放地。九等和五服的描述是周人对夏朝赋纳经济的看法,非必夏朝实况。如铁、镂不大可能是夏朝所见物品,夏时期的诸侯爵位也无法考证。但是其中反映的一些看法,如夏后根据道途远近及各地生产情况来缴纳不同的产物,应当为夏朝实况。

论述夏朝的赋纳制度,《孟子》曰“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意在夏人的“贡”、殷人的“助”和周人的“彻”制度实际都是在缴纳民户年产总和的十分之一,而且夏商周三代的田赋制度一脉相承,顾炎武更据此认为“古来田赋之制,实始于禹”。

周朝的什一法是将一家民户在数年之间的收成总和平均后取出一个中庸常数作为缴纳数量,以夏朝的生产力和政权辐射力看,还没有能力履行这种实物地租制度。孟子记载的“贡”字,意味着民众与贵族间没有太大的强制成分,而且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愿性。这种民众自主性质的赋贡制度符合夏时期落后的生产力与夏后氏尚不完备的政权机构的情景,也接近于原始氏族部落的民主经济秩序。

夏朝末期,夏后氏与方国部落的关系恶化,夏后桀四处讨伐,他提升田赋数额以充军费,从而加重人民负担,激化不满情绪,使之最终离弃夏后投奔商汤。征夏之际,汤曾誓言于众,“‘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指诉桀的主要罪状。

桀在什一“贡”赋之外征役民兵,而后民众不满便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转看殷商的“助”法制度,平民百姓在农业生产义务外另有以兵役为主的徭役责任,其结果是助法体系下的商族的可动员兵力大于夏后兵力。

夏朝赋税的内容是什么

关于“夏朝赋税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

夏后氏五十而贡的解释?

五十而贡是夏朝的田赋制度。据说是以五十亩土地若干年产量的平均数,征收10%的定额农业税。文献最早见于《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

税收有什么来源? - 心若冰清2700 的回答

在中国,税收在夏朝就已出现。 《孟子•滕文公》说“夏后氏五十而贡”,说的就是夏代的租税制度。 贡者,“下之所纳于上”也,就是地方官吏把从民间收缴上来的生产。

有没有什么书是介绍夏朝一直到清朝之间的史书,内容详细 不...

这种书目前估计还没有,不过你可以看看诸如《明朝那些事儿》之类的书,很通俗,又是故事。 不需要什么历史意义 比如说什么赋税啊 水利啊 政治改革啊 。

简述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_作业帮

一、农业1.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1)农业的起源:原始社会即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作物种植格局.(2)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

中国税收制度起源? - Cloriss 的回答

中国税收制度是伴随着三次社会大分工,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 我国的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类为了生存,依靠群体力量共同劳。

中国历史上夏朝的政治制度是怎么样的?

经济制度:1、土地制度:为井田制; 2、赋税制度:夏代的公社农民在耕种自己的五十亩“份地”外,还要耕种五亩“共有地”. 政治制度:奴隶制、分封制 (说明)夏...

有知道以前夏商周的官职吗?

回答这个问题比较麻烦,今天睿读西游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夏商周各个朝代的官职体制,他们差别是比较大的? 夏朝的最高首脑称为「王」或「後」,父子或兄弟相传,... 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作业帮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的发展趋势 原始社会制度(远古---夏朝的建立)------奴隶制度(春秋末期)---------封建社会制度(战国的正式确立----清亡)。

税收的本质?

税收的本质是: 1、税收是国家(政府)公共财政最主要的收入形式和来源。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

还有哪些?,最好是两三句话就能整明白的哈哈 - 雨露学习互助

井田制、均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国家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