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代十国 > 张丞业忠言,李存勖逆耳

张丞业忠言,李存勖逆耳

[摘要]:张丞业忠言,李存勖逆耳是一段五代十国的历史,唐末最后一个大太监?张承业 唐末五代时期宦官 代表作《财计书》 辅佐唐庄宗成就霸业 张承业(846年-922年),本姓康,字继元,太原府交城(今山西省交城县)人,唐末五代宦官。 张承... 五代十国里张承业为什么号称第一宦官?张承业是唐朝皇帝李晔派到李克用那里的监军,其目的就是拉拢李克用。 等李克用死后,张承业其实成了后唐阵营的大管家,尤其是在交接班时起到了大作用。 当时李存。五代十国中,后唐庄宗

五代时晋王(李存勖)因将领们及各地藩镇劝进,不得已,就下令给官吏去买玉,要刻登基用的玉玺,当时有人找到了传国之宝,而且也奉献给朝廷。张丞业一听到这件事,急忙赶到魏州,劝谏晋王说:“大王世世代代忠于唐朝宗室,如今河北刚刚平定,但朱氏还在,而大王就急着登上王位,实在不合向来南征北讨的本意,大王何不先消灭朱氏,为唐朝宗室的几位先帝报仇,然后寻找唐朝宗氏的后代,辅佐他登基。再南征吴国,西取巴蜀,平定天下。这时,即使唐高祖、太宗复生,又有谁敢占大王上头的地位?登基的事,只要大王谦让得愈久,地位自然越巩固。老奴没别的用意,只是因为受了先王的大恩,所以希望为大王建立可以流传万代的根基罢了。”晋王不听从,张丞业只有大哭而回。

张丞业忠言,李存勖逆耳

关于“张丞业忠言,李存勖逆耳”的问题

唐末最后一个大太监?

张承业 唐末五代时期宦官 代表作《财计书》 辅佐唐庄宗成就霸业 张承业(846年-922年),本姓康,字继元,太原府交城(今山西省交城县)人,唐末五代宦官。 张承...

五代十国里张承业为什么号称第一宦官?

张承业是唐朝皇帝李晔派到李克用那里的监军,其目的就是拉拢李克用。 等李克用死后,张承业其实成了后唐阵营的大管家,尤其是在交接班时起到了大作用。 当时李存。

五代十国中,后唐庄宗李存勖为什么会失败?

李存勖的败亡,用《旧五代史》的话是“足以为万代之炯诫也”。 他的败亡,是巨大的遗憾,是后世帝王引以为戒的反面教材。 他败亡的诸多原因,在很多帝王身上都有...

后唐庄宗李存勖是被李嗣源等沙陀贵族密谋推翻的吗?

李存勖的陨落可以说是他自作自受,首先,他自己是个戏迷,所以对唱戏好的人深信不疑,因此这也为他今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其次,他的老婆是个财迷,这也是他断送... 这。

五代十国的割据幽州绰号“桀燕”的刘仁恭父子,为什么没有能像朱温、李存勖那样称帝?

纠正一点,刘仁恭的儿子刘守光称帝了,只是刚刚称帝不久就被灭了。刘仁恭父子实际上都不是合格的帝王,在自己地盘刚刚稳定下来之后,便开始骄傲自满、骄奢淫逸,...

五代中的“后唐”与“唐朝”有怎样的关系?

后唐和大唐的关系大致属于那种相爱相杀的类型,总结一下就是: 没有后唐开国的那群人(李国昌、李克用),晚唐三个皇帝(僖宗、昭宗、末帝)挂不了那么早; 而没... 然而。

荀彧为什么会反曹操?你相信他是临死前最后一计,用死挖出朝廷最后一批忠于汉室的大臣吗?

关于荀彧之死,《后汉书》《三国志》给出了完全不同的两个答案。 《后汉书·荀彧传》载:“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帝哀... 原因。

知道五代冯道吗?这个人反正我是很佩服的!大家对他怎么评价?

历经四朝十帝,却始终位极人臣,号称“十朝宰相”、“官场不倒翁”,五代冯道注定是要被留名历史的。冯道深谙官场之道,能够在政权更迭如此频繁的时期,始终保持...

五代十国时期最厉害牛的人,不是好皇帝郭威、柴荣,而是五朝宰相冯道,你同意吗?

《新五代史》载,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人,生于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冯氏家族并非名门望族,似乎是个世代耕读之家,最多算小康人家,... 不仅出了。

为何称冯道为“官场不倒翁”? - 136****5245 的回答

张承业看重其“文章履行”,性恭谨而又颇有办事能力,于是将他推荐给晋王李克用,冯道遂被命为河东节度掌书记。 后唐庄宗李存勖即位后拜冯道为户部尚书、翰林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