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历史 > 唐朝后期的甘露之变

唐朝后期的甘露之变

[摘要]:唐朝后期的甘露之变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唐朝甘露之变是怎么回事?司马昭弑君,是三国时曹魏甘露五年五月(260年6月)发生于魏都洛阳的政治事件。魏帝曹髦欲讨伐司马昭,却因王沈、王业的背叛而泄密,其本人被司马昭的亲。唐朝为什么会出现甘露之变这种旷古奇闻?这事就要从李亨开始说起。安史之乱后,李亨只信任身边的宦官,这样一来就开了唐朝宦官专权的先河。不仅有权还有军权,这就要命了。 这事就要从李亨开始说起。安。甘露之变发生在唐朝什么时期?公元835

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27岁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仇士良发觉,双方激烈战斗,结果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而灭门,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史称“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背景

唐朝后期,阶级矛盾和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日益发展,宦官掌握禁军,干扰政事,进退大臣,乃至拥立、弑杀皇帝。唐宪宗李纯被宦官陈弘志(一作弘庆)等所杀,敬宗李湛被宦官刘克明等所杀;穆宗李恒、文宗李昂等,皆立于宦官之手。宦官擅权专政达到了极点,成为朝政的一大弊端。唐文宗即位后,即企图惩治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大和四年,文宗任命宋申锡为宰相,令他谋划诛除宦官,但事机不密,宦官先发制人,诬陷申锡结连漳王(文宗弟)谋反。次年,申锡被贬,计划失败。

甘露之变计划

大和八年秋,郑注、李训(原名仲言)得当权宦官王守澄引荐,郑注以医术、李训以讲说《周易》成为文宗的亲信。文宗因为他们均系宦官所推引,与之密谋诛除宦官,可免宦官猜疑,故以郑注为太仆卿,李训为翰林侍讲学士,次年秋季,文宗提升李训为宰相;又任命郑注为凤翔节度使,作为京师外援,逐步开始打击宦官,先后将与杀害宪宗有关的宦官杨承和、王践言、陈弘志、王守澄等处死。

要诛除掌握禁军实权的宦官,就必须有一定的武装力量。李训举户部尚书王为太原节度使、大理卿郭行余为宁节度使,希望两人在赴镇之前,先召募若干兵卒,助除宦官;又以京兆少尹罗立言权知府事,太府卿韩约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刑部郎中兼御史知杂李孝本权知御史中丞,由他们罗致一些吏卒以诛宦官。

甘露之变经过

大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早朝于紫宸殿时,金吾大将军韩约奏报左金吾仗院内石榴树上夜降甘露。李训等建议:天降祥瑞,又近在宫禁,皇帝宜亲往一看。于是,文宗前至含元殿,命宰相和中书、门下省官先往观看。官员们回来,奏称疑非真甘露。文宗乃再命宦官神策军左右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志弘(一作弘志)等,带领宦官去察看。

等至左金吾仗院时,见韩约惊慌失措,又发现幕后埋伏了武装士兵,慌忙退出。李训等本想以观看甘露为名,将宦官诱至金吾仗院,一举而歼灭之,这个计划失败。宦官退到含元殿,迫使文宗乘软舆入内宫。李训急呼金吾卫士上殿保驾,一面攀舆高呼“陛下不可入宫”。金吾卫士数十人和京兆府吏卒、御史台人约五百人登殿奋击,宦官死伤数十人。但这时宦官已将李训打倒地上,抬着文宗进入宣政门,将门关闭,朝臣一时惊散。李训见事不济,出宫单骑走入终南山佛寺中。宰相王涯、贾、舒元舆不明真相,退到中书省等候文宗召见。

宦官挟持文宗退入内殿后,立即派遣神策军五百人,持刀出东上阁门,逢人即杀,死者六七百人。接着关闭宫城各门搜捕,又杀千余人。李训、王涯、贾、舒元舆、王、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先后被捕杀。事发时,郑注正率亲兵五百人赴长安,中途知事败,返还凤翔,也被监军杀死。上述诸人都遭族诛,更多的人被牵连而死。经过这次宦官的大屠杀,朝列几乎为之一空。从此宦官更加专横,凌逼皇帝,蔑视朝官,文宗因此郁郁而死。

甘露之变结果

甘露之变后,宦官的气势更盛了。仇士良视文宗如同傀儡,朝廷大权全归北司。史称:“自是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气益盛,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第二年,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上表声讨仇士良等人的罪恶,宦官才有所畏惧,南司才多少得以行使一些职权。

宰相李石为人忠正,经常当面指正仇士良,仇士良怀恨在心。开成三年(838年)正月的一天,李石早朝,仇士良在途中埋伏刺客,欲暗中行刺。当李石坐骑行至半路,刺客突然杀出,射伤了李石。随从一惊而散。李石的马受惊,幸好这马有灵性,回头往李府发足狂奔。李石受伤,只能伏在马上。到坊门时,李石再次遭刺客袭击。刺客用刀去砍李石,不料马快,只砍断了马尾,李石幸免于难。事后,李石考虑到自身安全得不到保证,被迫上书称病,请求辞去相位。文宗明明知道宰相是畏惧宦官,却无可奈何,只得同意李石出任荆南节度使。
  
自李石出镇荆南后,仇士良更是肆无忌惮。文宗始终被宦官严密监视,再也不能有所作为。因为无事可做,皇帝只好饮酒求醉,赋诗遣愁。有一天,文宗问大臣周墀,他可以比前代什么君主。周墀恬不知耻地恭维说:“陛下可以比尧舜。”文宗还算有自知之明,说自己受制于家奴,比周赧王、汉献帝两个亡国之君还不如。说完,凄然泪下。他因伤感而抑郁成疾,从此不复上朝。

此时,年青的诗人李商隐有感于甘露之变,写下了《重有感》一诗: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击高秋!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当时宦官权势熏天,众人多敢怒不敢言。李商隐却大声呼吁诛讨宦官,表现出非比寻常的勇气。甘露之变五年后,文宗病重,诏命太子监国。仇士良知道消息后,竟闯入宫中,声称:“太子年尚幼,且有疾,请更议所立。”随后不顾朝臣的反对,假传圣旨把太子降封陈王,立文宗之弟李炎为皇太弟。文宗随即郁郁病死,在位十四年,年仅三十二岁。仇士良扶持李炎上台,是为唐武宗。

仇士良历经六朝,专权达二十余年,史称其“挟帝有术”。但他的下场并不好。武宗也不满仇士良的专权,仇士良看出了武宗的心思,主动提出告老还乡。武宗乐得顺水推舟,立即应允。不久后,仇士良便病死了。有人告发他有不法行为。结果从他的家里搜出了数千件兵器。武宗一怒之下剥夺了他的爵位,没收其财产。据说,他家的财产用三十辆车子,运了一个多月都没有运完。

甘露之变影响

“甘露之变”后,宦官一直牢固地掌握军政大权,君主的废立、生杀也是掌握在宦官手中,为中国历史的第二次宦官时代的开始。“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此后很长一段时期,中书省、门下省官员入朝都与家人辞别,因为说不定何时就会被杀。唐文宗更受到宦官欺凌,一次问当值学士周墀:“朕可方前代何主?”周墀答:“陛下尧、舜之主也。”文宗叹道,“朕岂敢比尧舜,何如周赧汉献耳!”周墀:“彼亡国之主,岂可比圣德?”文宗说:“赧、献受制于强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因泣下沾襟,墀伏地流涕,自是不复视朝。

唐朝的宦官势力,直到朱温在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大杀宦官后,才终告消失,然而,唐朝不久也因朱温建后梁篡位而灭亡。

名家对甘露之变的评价:

《旧唐书》:王者之政以德,霸者之政以权。古先后王,率由兹道,而遂能息人靖乱,垂统作则者。如梓人共柯而殊工,良奕同枰而独胜,盖在得其术,则事无后艰。昭献皇帝端冕深帷,愤其厮养,欲铲宫居之弊,载澄刑政之源。当宜礼一代正人,访先朝耆德,修文教而厚风俗,设武备以服要荒。俾西被东渐,皆陶于景化;柔祗苍昊,必降于阙祥,自然怀德以宁,无思不服。况区区宦者,独能悖化哉?故竖刁、易牙,不废齐桓之霸;韩嫣、籍孺,何妨汉帝之明。盖有管仲、亚夫之贤,属之以大政故也。此二君者,制御阍寺,得其道也。而昭献忽君人之大体,惑纤狡之庸儒。虽终日横经,连篇属思,但得好文之誉,庸非致治之先。且李训者,狙诈百端,阴险万状,背守澄而劝鸩,出郑注以擅权。只如尽陨四星,兼权八校,小人方寸,即又难知。但虑为蚤虱而采溪荪,翻获螾蜓之患也。呜呼明主!夫何不思,遽致血溅黄门,兵交青琐。苟无籓后之势,黄屋危哉!涯、餗绰有士风,晚为利丧,致身鬼蜮之伍,何逃瞰室之灾。非天不仁,子失道也!

《新唐书》:李训浮躁寡谋,郑注斩斩小人,王涯暗沓,舒元舆险而轻,邀幸天功,宁不殆哉!李德裕尝言天下有常势,北军是也。训因王守澄以进,此时出入北军,若以上意说诸将,易如靡风,而反以台、府抱关游徼抗中人以搏精兵,其死宜哉!文宗与宰相李石、李固言、郑覃称:“训禀五常性,服人伦之教,不如公等,然天下奇才,公等弗及也。”德裕曰:“训曾不得齿徒隶,尚才之云!”世以德裕言为然。《传》曰:“国将亡,天与之乱人。”若训等持腐株支大厦之颠,天下为寒心竖毛,文宗偃然倚之成功,卒为阉谒所乘,天果厌唐德哉!

司马光:论者皆谓涯、有文学名声,初不知训、注之谋,横罹覆族之祸。臣独以为不然。夫颠危不扶,焉用彼相!涯、安高位,饱重禄;训、注小人,穷奸究险,为取将相。涯、与之比肩,不以为耻;国家危殆,不以为忧。偷合苟容,日复一日,自谓得保身之良策,莫我如也。若使人人如此而无祸,则奸臣孰不愿之哉!一旦祸生不虞,足折刑,盖天诛之也,士良安能族之哉!

尚宛甫:训、注虽谲进,然乱贼人人得诛;举世畏宦官,训、注独舍生诛之,使其谋成,则武、宣、懿三宗必无复废立之事。

王鸣盛:俾王叔文一不成,训、注再不成,以至不可救,而训、注固未可深责。

蔡东藩:李训、郑注,皆小人耳,小人安能成大事?观本回甘露之变,训注志在诛阉,似属名正言顺,但须先肃纲纪,正赏罚,调护维持,俾天子得操威令,然后执元恶以伸国法,一举可成,训注非其比也。注欲兴甲于送葬之日,已非上计,然天子未尝临丧,内官无从挟胁,尚无投鼠忌器之忧,成固万幸,不成亦不致起大狱。何物李训,萦私变计,蛮触穴中,危及乘舆,譬诸持刀刺人,反先授人以柄,亦曷怪其自致夷灭也。王涯贾餗舒元舆辈,不知进退,徒蹈危机,死何足惜?但亲属连坐,老幼悉诛,毋乃惨甚。郑覃令狐楚,不能为涯餗辨冤,但知依阿取容,状亦可鄙。至于讹言再起,覃且欲趋而避之,幸李石从容坐镇,始得无事,铁中铮铮,唯石一人,其次则为薛元赏,正人寥落,邪焰熏迷,唐之为唐,已可知矣。

唐朝后期的甘露之变

关于“唐朝后期的甘露之变”的问题

唐朝甘露之变是怎么回事?

司马昭弑君,是三国时曹魏甘露五年五月(260年6月)发生于魏都洛阳的政治事件。魏帝曹髦欲讨伐司马昭,却因王沈、王业的背叛而泄密,其本人被司马昭的亲。

唐朝为什么会出现甘露之变这种旷古奇闻?

这事就要从李亨开始说起。安史之乱后,李亨只信任身边的宦官,这样一来就开了唐朝宦官专权的先河。不仅有权还有军权,这就要命了。 这事就要从李亨开始说起。安。

甘露之变发生在唐朝什么时期?

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27岁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

甘露事变深度解析?

“甘露之变”是唐朝后期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后世史家、学者普遍认为,“甘露之变”标志着历史上第二次宦官时代的正式开始,从此以后,宦官专权更加猛烈,唐。

唐朝后期背景?

唐朝后期历史简介 1、军事:唐中期以后唐玄宗穷兵黩武,用募兵制逐步代替了原来的府兵制。这样一来,边镇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各地节度使的权力也随之膨胀,... 唐。

甘露之变诛杀的宦官头领是谁?

是仇士良。他可以说是一手遮天的典型宦官代表,在唐朝的甘露之变中,唐文宗不想受宦官的控制,所以他设计想要杀死这个大太监,但是没想到被对方察觉,所以双方展开。

与君歌里的朝路之变是历史上的哪个事件?

对应唐代的甘露之变,这是公元835年因皇帝不甘受宦官控制,而和外臣发动的一次诛杀宦官的历史事件。 它以朝廷重要官员被杀死,其家人也遭灭门而结束,之后宦官。

御赐小仵作皇帝背景?

正值唐中晚期,唐宣宗在宦官的扶持下登基,对宦官十分器重,还把掌管禁军之权交给宦官,为了平衡朝权,唐宣宗特设三法司,命令萧瑾瑜掌管三法司。 这部剧里还提...

甘露事变的真相?

甘露之变是公元835年因皇帝不甘受宦官控制,而和外臣发动的一次诛杀宦官的历史事件。 它以朝廷重要官员被杀死,其家人也遭灭门而结束,之后宦官一直牢固地掌握。

一介布衣郎中郑注是如何实现官场逆袭?又为何惨死于"甘露之变"?

并且,虽然郑注自己也是由宦官引荐,但深知宦官势力在朝廷里的利害关系,也许哪天也会威胁到自己。 为了能够在朝廷立有稳固的一席之地,于是郑注向文宗"屡见密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