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朝历史 > 史上最仁慈皇帝:很多人只知他的八卦,却不知他的德政

史上最仁慈皇帝:很多人只知他的八卦,却不知他的德政

[摘要]:史上最仁慈皇帝:很多人只知他的八卦,却不知他的德政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史上哪个皇帝最仁政?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上,出现了那么多的帝王,唯独仁君的当属宋朝皇帝赵祯。据说赵祯死了,当时的辽国皇帝都为其痛哭。赵祯为什么说和别的皇帝不一样呢,因为有几... 汉文帝是不是中国历史上运气最好的皇帝?汉文帝刘恒,论获得帝位的运气,确实逆天,不说是中华历代皇帝中运气最好第一人,起码也是之一。也只有晋元帝司马睿、宋理宗赵昀、明世宗朱厚熜等寥寥几位,获得... 宋仁宗有何魅力,为何他的陵

让宋仁宗赵祯广为人知的,并非他的盛世大业和仁德,而是一段似是而非的传说和铁面无私的“包大人”。

在传说《狸猫换太子》中,宋仁宗的养母刘皇后用一只狸猫暗中调换了宋真宗的妃子李宸妃的婴儿。李宸妃遭受了悲惨的待遇。最后在包拯的审理下,这起冤案才真相大白。这个被调换的婴儿就是后来登基的宋仁宗。

这个故事丑化了刘皇后,也歪曲了史实,但重要人物是真实存在的。故事中有一点是无可争议的,这就是宋仁宗后来知道了他的身世。

史上最仁慈皇帝:很多人只知他的八卦,却不知他的德政

▲宋仁宗画像。

1

《狸猫换太子》容易把读者引导到一个残酷的宫闱争斗剧中。但真实的情况要温和很多,大结局中甚至还有些许温暖。

宋仁宗的养母刘娥是宋真宗的嫔妃,但没有生育能力。刘娥有一个侍女李氏,被宋真宗临幸过,后来生下了宋仁宗。刘娥将孩子归到自己名下,对外宣称宋仁宗是自己所生。李氏并没有受到虐待,甚至在临终时还被封为宸妃。

后来宋仁宗登基,有人挑拨母子关系,说刘娥将李氏毒死了,还说明了宋仁宗的真实身世。宋仁宗就打开生母的棺木验尸,结果发现李氏被按照很高的礼仪安葬了,尸体也被水银保养着,去世一年后容貌还和生前一样。宋仁宗也查明,刘娥对待李氏很好。他因此和之前一样尊重刘娥。

这个故事满足不了人们对于一部北宋版《芈月传》的期待,它其实反映了北宋宫廷温和的一面。

刘娥是个能干的女人。

1022年,宋真宗去世。同年,宋仁宗登基,年仅12岁,作为皇太后的刘娥垂帘听政。刘娥能干,但没有像汉代的吕后或唐代的武则天一样干得过火。在《宋史》中,她的施政被描述为“号令严明,恩威天下”。有大臣阿谀奉承,给刘娥献上《唐武氏七庙图》,暗示支持她当皇帝。但刘娥将图扔在地上,称自己绝不能辜负祖宗。

虽然不想称帝,但刘娥是想巩固自己的权势的。

有年二月,刘娥在太庙祭祀,想穿天子才穿的衮服和冠冕。这时候,大臣薛奎站出来反对。但刘娥还是坚持了这身穿戴。这当然是引起巨大争议和让人不安的信号。几天之后,宋仁宗在东郊祭祀先农,亲自手执耒耜耕田。他随后命令宰相张士逊将皇太后和皇帝的事迹都写下来。但大臣宋祁站出来说,“皇太后谒大庙,非后世所当效法。”结果只有宋仁宗耕田这件事被写了下来。

大臣们的反对给了刘娥很大压力。后来她去世时,还用手指着自己穿的衮服,暗示衮服应该脱掉,穿上皇后的服装。

正因为刘娥的治理和克制,宋仁宗在她去世、独掌政权时,接手的是一个有秩序的国家机器。

史上最仁慈皇帝:很多人只知他的八卦,却不知他的德政

▲刘娥画像

宋仁宗还有另一件为人津津乐道的家务事。宋仁宗的皇后是郭皇后。此外,他还宠爱尚美人。有一次,当着宋仁宗的面,郭皇后和尚美人互怼起来,各不相让。

郭皇后气急之下,拿手去抓尚美人的脸。宋仁宗赶忙挡在中间,没想到郭皇后的手抓在了宋仁宗的脖子上。身为天子,遭受了这样的家庭暴力,当然算天大的事。

宋仁宗想要废了郭皇后。他将郭皇后的抓痕展示给众大臣看。在宰相吕夷简的支持下,郭皇后最终被废掉。也有不少大臣坚决反对废后,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范仲淹。他们的意见是,废后是昏君才有的举动,是皇帝自毁名誉的象征。为此,范仲淹等人还被贬为外官。

2

皇帝在家务事面前这样狼狈,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宋朝皇权的温和。古代皇帝去世了都有庙号。庙号不外乎歌功颂德。《宋史》称宋仁宗“为人君,止于仁”。但宋仁宗的“仁”是真的仁。

有一次,宋仁宗在宫中吃饭,吃出了砂石。换做疑心重的皇帝,可能会怀疑有人谋害。可宋仁宗只是悄悄对身边人说,千万别对他人提这件事了。因为按照规定,皇帝饭中有砂石,厨师是要被杀头的。

这样的仁德并非孤例。有年三月,天气好,宋仁宗带着大臣到御花园赏花,还一起赋诗。只见一代名相韩琦所作的诗歌是:“轻阴阁雨迎天步,寒色留春送寿杯。二十年前曾侍宴,台司今日喜重陪。”

诗歌一出,就有朝臣给皇帝打小报告,说韩琦的诗歌是讽刺皇上游乐太频繁。但宋仁宗不为所动,只是笑一笑,还很欣赏韩琦的诗。

身为皇帝,宋仁宗劝课农桑做得很好,态度很端正。每逢很久没有下雨,宋仁宗就会上香并向上天祷告祈雨。有天晚上打雷了,已经睡下的宋仁宗赶忙起身,穿戴好,站立在大殿里。没多久,雨水就打湿了他的衣服。

有一次,军队给宋仁宗献上了名贵的灵芝草,他却不高兴,让以后不要弄这些玩意了。他的一段说辞颇能反映他的理念,“朕以丰年为瑞,贤臣为宝,至于草木虫鱼之异,焉足尚哉。仍戒州郡,自今无得以闻。”

3

宋仁宗统治期间,官员踊跃上疏,针砭时弊,成为清明政治的一大特征。在活跃的官员中,范仲淹是一个典型。

范仲淹性格直率,不掩情面。像那个时代的许多士大夫,他有一种奋不顾身的精神。

范仲淹议政的第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朝拜问题。有年冬至要到了,刘太后准备临朝,接受包括宋仁宗在内的百官祝寿。范仲淹站出来说不妥。他的意思是,你皇帝在家里孝敬老人,自然有家里的礼仪。但你现在和百官站在一起朝拜老母亲,是几个意思呢?这个是不能为后世所效法的。

范仲淹将他奋不顾身的一面演绎到了极致。

他还上疏,要求太后将权力交给宋仁宗。范仲淹的上疏当然没有回应。这从另一面体现了宋朝的仁政。要是在一些集权更甚的王朝,比如明朝初期,范仲淹这样的举动估计要被杀头。在刘太后活着的时候劝她还政。而在她去世后,范仲淹却建议皇帝“掩其小故,以全后德”。

范仲淹一向奉行节俭的作风。有次朝廷要修建几座寺庙,从陕西购买木材。范仲淹又坐不住了。他上疏说,“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蠲除积负。”他没有拦住朝廷的大兴土木,但他的忠诚在宋仁宗那里是挂了号的。

有一年江、淮等地遭遇了大蝗旱。范仲淹请朝廷赈济灾民,但没有回应。于是他进一步说,让宫廷中每天少吃半天的饭,怎么样?宋仁宗听了大惊,于是任命范仲淹去灾区慰问。

宋仁宗一朝最为人熟知的大臣是包拯。

包拯以“包青天”的名号闻名后世。一系列民间传说中的包拯形象大体与史实相符。这位性格刚毅的官员担任开封府尹期间刚正不阿,连皇亲国戚也怕他三分。当时的首都汴梁广为流传一句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是说碰到包拯了,他自然断案公道,不需要诉讼的人贿赂打点。

当时东京城河道两岸有大量高官修建的园林,以至于河道都堵塞了。有一次东京发大水,包拯就乘机将这些非法园林全部拆除了。

包拯对待官员如此,对待皇帝也是如此。有一次宋仁宗想把皇丈张尧佐任命为宣徽使,这是一个地方大员的职位。但当宋仁宗在上朝时宣告这个任命时,包拯站了出来。包拯陈述理由时,唾沫都飞溅到了宋仁宗脸上。但在包拯进谏后,宋仁宗只好听话,停止任命。

史上最仁慈皇帝:很多人只知他的八卦,却不知他的德政

▲包拯剧照

4

总体而言,宋仁宗时期是清明盛世。依靠科举制度,宋仁宗遴选了一大批政坛新秀,包括欧阳修、包拯、韩琦等等。新势力上台,自然会受到老势力抵制。

老势力的核心是纵横政坛多年的吕夷简。

吕夷简为政数十年,核心是一个“稳”字。稳固然有稳的好处,但也意味着因循守旧。这个因循守旧不是一件小事。经过时间的累积效应,宋朝在宋仁宗时累积了大量矛盾。这些矛盾的核心就是“三冗”:冗官、冗兵和冗费。就是官太多了,兵也太多了,有一百多万,同时还要每年给辽国和西夏大量“岁赐”。这些矛盾的任何一件发展下去,都会让大宋政权完犊子。

于是,范仲淹等政坛新锐冒了出来,主导改革。这就是有名的“庆历新政”。范仲淹给宋仁宗进献了《答手诏条陈十事》,详细探讨了各类尖锐的问题以及解决之道。范仲淹负责整顿吏治期间,罢免了一大批庸碌的官吏。有人就问他,你把这些人都罢免了,他们的家人都要哭了。范仲淹说:“一家哭何如一路哭?”一路就是指大众百姓,代表公众利益。

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古今都一样。于是范仲淹等人被攻击为“朋党”。“朋党”类似于反革命,是一顶大帽子。身为皇帝,宋仁宗是对“朋党”有疑虑的。如果大臣结党营私,威胁到皇权怎么办?于是旧势力利用了皇帝的恐惧心理进行反攻。守旧官员夏竦就利用了这一点。

夏竦担任过宋仁宗的家庭教师,有政治优势。他指使自己的婢女伪造了一份废立皇帝的诏书,还散布了谣言,说这是范仲淹等人干的。这个谣言涉及到政治大事,非同小可,直接把范仲淹等人逼出了京城。皇帝这时候在政治上也不再支持改革势力。于是新锐们纷纷被贬出京城。一场改革无疾而终。

史上最仁慈皇帝:很多人只知他的八卦,却不知他的德政

▲宋仁宗剧照

宋仁宗仁德一生,于1063年故去,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任期间,他释放了大批官员的才华,使得他统治期间成为文坛盛世。在诗歌《赐刘辉及第》中,他对俊杰辈出的局面颇为满足:“治世求才重,公朝校艺精。临轩升造士,入彀得群英。”

他遗留下的朝政,需要后世的改革得以改进。具有反讽意味的是,毕生施行仁政的他去世后,一场葬礼差点掏空了国库。这是宋仁宗生前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对他政权矛盾性的发人深省的总结。

参考资料:《东都事略》,(宋)王称,文海出版社,1979年版《宋史》,(元)脱脱等,中华书局,1985年版《闲话宋朝人物》,周康尧,线装书局,2019年版《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郭瑞祥,现代出版社,2019年版

按摩椅园地

史上最仁慈皇帝:很多人只知他的八卦,却不知他的德政

关于“史上最仁慈皇帝:很多人只知他的八卦,却不知他的德政”的问题

史上哪个皇帝最仁政?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上,出现了那么多的帝王,唯独仁君的当属宋朝皇帝赵祯。据说赵祯死了,当时的辽国皇帝都为其痛哭。赵祯为什么说和别的皇帝不一样呢,因为有几...

汉文帝是不是中国历史上运气最好的皇帝?

汉文帝刘恒,论获得帝位的运气,确实逆天,不说是中华历代皇帝中运气最好第一人,起码也是之一。也只有晋元帝司马睿、宋理宗赵昀、明世宗朱厚熜等寥寥几位,获得...

宋仁宗有何魅力,为何他的陵墓至今还保存较好,战争年代也未破坏?

这个问题,文史十八拍来回答。 说宋仁宗有魅力,这个没争议;说其陵墓保存较好,在战争年代也未被破坏,则就不准确了。事实上,他的陵墓还被重点地盗掘过。 北宋。

仁政的好处和坏处?

仁政就是君王以道德收拢民心,让百姓从心里推崇君王,即使犯了法许多人也能得到赦免,且法律及其宽容。礼治和仁政差不多,是周朝所用的治国方法,凡事皆有礼。法。

刘邦的儿子刘恒,最不受父亲待见,是如何成为一代圣君的?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是汉朝的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躬行节俭、励精图治,体察百姓疾苦,轻徭薄赋,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汉文帝是... 敢。

东汉除了开国之君刘秀外,还有哪位皇帝名气最大?

东汉王朝由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开始,到汉献帝于公元220年禅让于曹丕为止,共经历195年,其间共有14位皇帝。 这14位皇帝分别是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

皖的由来?

皖 :字从白从完,完亦声。“白”指日出与日落之间的天色。“完”指“完好”、“完美”。“白”与“完”联合起来表示“完美的白色”、“无暇的白色”。 “皖”。

【古文后稷的翻译,原文是周后稷,名弃.】作业帮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洛阳后期又分三周(即:东周洛阳首都里的周王室,周考王十五年【公元前462】死前,封弟弟姬揭为桓公都河南,史称西周【。

如何评价雍正帝的历史地位及其个人一生得失?

雍正的统治确实使国力有了很大提高,让老百姓的负担减轻了许多,但从长远来看,他创造的一时繁荣,其实是给专制社会续了命,延缓了向更进步的社会前进的步伐,最... 雍。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同样是臣夺君权,为何没有背负骂名?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虽然我们习惯以成败论英雄,但赵匡胤登基之后,文治武功都可圈可点,这也是他没有被指责的一个原因。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尚且还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