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和张之洞:遗嘱见高下,看人品
[摘要]:李鸿章和张之洞:遗嘱见高下,看人品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谁能力强?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军事上:创立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追剿捻军。对其军事才能的评价我觉得石达开的较...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张之洞书法谁厉害当然是曾国藩了,他取法颜体,大气磅礴,非常有气势!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张之洞书法谁厉害当然是曾国藩了,他取法颜体,大气磅礴,非常有气势!
李鸿章和张之洞,同列“晚清四大名臣”。两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均少负才名,聪颖过人。李鸿章9岁读完《四书》,24岁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职务,成为当年安徽最年轻的翰林之一。张之洞少年被称为“神童”,13岁中秀才,15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教习、侍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
虽然这二人都见重于慈禧,既有相同政见,但也发生过政争。就个人关系而言,既构不成什么同党,也不是什么政敌。而从兴办洋务而言,他们属同一个营垒,李是洋务领班,张是洋务殿军。从对外交涉方面看,李在中法之战、中日甲午之战中主和,张之洞主战。因此同李时迸发政争。
李鸿章和张之洞作为晚清重臣,功过是非,很难评定,正所谓人将死其言也善,从他们的遗嘱,我们看出很多东西。
1901年某日,李鸿章自知来日不长,上了最后一道奏折,实际上也是他的遗嘱。奏折里,他在叮嘱最高统治者要“举行新政,力图自强”的同时,也表白自己的心迹,说“服官四十年,未尝因病请假”“臣受知最早,蒙恩最深,每念时局艰危,不敢自称衰病,惟冀稍延余息,重睹中兴”。
时隔八年之后,1909年张之洞也油尽灯枯,则留下遗嘱:“人总有一死,你们无须悲痛,我为官四十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望你们无忘国恩,勿坠家风,必明君子小人之辩,勿争财产,勿入下流。”
说起来两人都曾经大权在握,显赫一时,尤其在洋务运动中,大展身手。
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制外国船炮,开办大型兵工厂。后来他又开始筹办海军,建成北洋舰队。在民族工业方面,先后创办河北磁州煤铁矿、天津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江西兴国煤矿、津沽铁路等大批民用企业。李鸿章还开办上海广方言馆等新式学堂,积极向西方派遣留学生,所有这些举措,都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至于张之洞呢?也曾经以武汉为中心,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湖北织布局、缫丝局、纺纱局、制麻局、制革厂等大批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约1130万两白银。其中的汉阳铁厂共有铸造厂、打铁厂、机器厂、造钢轨厂和炼熟铁厂等六个大厂、四个小厂、两座钢炉,工人3000人,外国技师40人,这在世界科技不怎么发达的19世纪,绝对是一个奇迹。
如果单论两人的名声,张之洞比被骂为“卖国贼”的李鸿章要好上许多。
其实这不难理解,李鸿章初入仕途时,只是中产之家,而最盛时居然有田100多万亩,难怪当时有人讽刺他“宰相合肥天下瘦”。正因为如此,他上奏折时只言国事,而不敢像清流代表人物的张之洞一样,声明自己“不谋私利”。这大概也是后人称赞张之洞,而大骂李鸿章的原因之一吧!
关于“李鸿章和张之洞:遗嘱见高下,看人品”的问题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谁能力强?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军事上:创立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追剿捻军。对其军事才能的评价我觉得石达开的较...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张之洞书法谁厉害
当然是曾国藩了,他取法颜体,大气磅礴,非常有气势!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张之洞书法谁厉害
当然是曾国藩了,他取法颜体,大气磅礴,非常有气势!
张之洞有什么功绩,可以位列晚清四大名臣?
1911年,武昌起义后,一群革命元勋谈笑风生,聊起对反清革命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 大家不约而同地想起两年前的一个“死人”,说冥冥之中得到他的庇护。 有人...
19世纪中叶,洋务派官僚李鸿章、张之洞等人指出:“今日万事...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采煤业可以为各项实业提供能源,满足日常所需,为发展经济、军事筹措资金,故B项正确.煤早在我国西汉时期就已经开始开采和使用了,故A。
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谁的考试成绩最好?
纯看成绩张探花毫无疑问碾压其余。曾剃头考了两趟好像才是个三甲,李二也是第一次没中,第二次二甲还是三甲来着,老左就没中过进士 纯看成绩张探花毫无疑问碾压。
为何现在很多人对李鸿章的评价非常偏颇?
当思想被急功近利的结果论禁锢的时候,难免会对一个人的评价比较片面。 我们习惯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不经全面调查,便对一个历史人物作出自认为全面的概括,难道就...
光绪为什么不重用李鸿章张之洞?
当时的洋务派人物虽然不百分之百站在慈禧那一边,但是他们对慈禧更为认同,而且他们深知保守派的力量实在太大了,光绪的变法确实有些理想化,过于操切,由于其大。
【求一份近代史作业.题目是我心目中的近代史人物.写的好.分就...
世人在看待历史人物的业绩时,最喜欢注重他们富有戏剧性的、布满诗意的时刻,这是最轻易的观察方式.其实,所有具有历史意义的业绩,都经过了孜孜不倦的。
戊戌后,京中谈“康党”色变,李鸿章为何还承认自己是“康党”?
康党分为大康党和小康党之分。从大康党说,不但李鸿章是康党,严格意义上说,慈禧太后更是康党。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真正幕后的决策人是慈禧太后。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