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之首为吏部,而吏部之首则在文选司
[摘要]:六部之首为吏部,而吏部之首则在文选司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吏部和礼部区别?1、吏部 中国古代官署。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下设四司:明清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司的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两晋时期类似明朝吏部的机构叫什么,谁来管理官员的升迁和任命?你的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只能说不严谨了,因为吏部这个部门是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 唐。清代吏部的
对于清朝的官制很多人都十分了解,特别是中央一级的宰相、军机大臣、以及六部尚书等。其实对于六部可能我们的认识还比较宽泛,如何分工或许也不甚清楚,本文着重介绍下清朝的六部之首—吏部。(清朝官制)
清朝的六部正官,又叫堂官,就是尚书、侍郎,类似于现在各部的正副部长,明朝时设立三人,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清朝因为是满汉复职制,尚书满汉各一人,左右侍郎满汉各一人,一共是六个长官。
清朝的六部堂官品级比明朝要高,明代的尚书是正二品,清朝到了雍正年间提升到了从一品,升了一级,仅次于大学士。侍郎明朝是正三品,清乾隆时期升为了正二品,比明朝高一品即二级。其实,清朝的很多机构官员品级都比明朝高,最明显的就是翰林院。
六部中的属官,主要是各司下的官员,称为“部属”,有郎中、员外郎、主事,这三个官职又简称为“郎员主”。其中,郎中是正五品,员外郎是从五品,主事是正六品。很多新科进士分配在中央工作,大部分是在六部当主事,再有就是内阁中书,比主事低一些,这两种官缺比较多。
以下主要谈下六部的分司问题,因为篇幅有限,就以吏部为例。吏部分为四个司:
一,文选司
文选司全名叫文选清吏司,六部中所有司都有“清吏”二字,称呼时一般都会省去,本文也将“清吏”二字省略。文选司掌管中央和地方所有文职官员的额缺设置和品级,以及官员的选授与升迁调补等。
文选司在六部所有司中最重要,在很多清朝史料中经常提到,在六部当司官的人以当文选司郎中、员外郎为骄傲,且吏部排在六部之首,文选司又排在各司之首,所以文选司是最高的司了,职责也确实很重要。古代对选官都很重视,特别到了王朝社会的后期越受重视,选官的制度也就越复杂。
二,考功司
这个从字面上就比较好理解,他是吏部负责考核官员,即所谓的京察、大计,关系到官员的奖惩升迁,所以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部门。
三,验封司
这个部门有点特殊,想必诸位也觉的陌生。验封司是掌管世爵的封袭和文官散阶的封赠,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值得注意下,就是“散阶”和“封赠”。
“散阶”指的是官员的一些荣誉性虚衔,光禄大夫之类的,没有实职,祖母、母亲、妻子也可以封为命妇,称夫人、淑人等。还可以追封前代,都发给诰命或是敕命,五品官以上叫诰命,六品官以下叫敕命。
“封赠”,封在世的叫封,追封去世的叫赠,合起来就叫封赠。封验司还掌管着官员荫子之事,清朝官员到了一定品级,可以荫一子,被荫者可以当官,不过这官不是世袭官,一般要低四个品级。比如一品官所荫者可以选为五品官。封验司的另外一个职能就是掌管少数民族土司的世袭和官吏的任用。
四,稽勋司
稽勋司掌管官员的守制、终养、出继、入籍等。守制就是所谓的丁忧,当官的父母如果有去世的,按制要丁忧三年(一般是二十七个月),丁忧也叫守艰。在这期间就不能当官,如果是母亲去世叫“守内艰”,父亲去世则叫“守外艰”。
终养,是古代讲究孝道的一种体现,当官的如果父母到八十岁了,就可以回去奉养老人,这不仅是宗法问题,也涉及荫子的问题。入籍,官员也有祖籍、原籍,如果在某一地方落户超过二十年,就算入籍新的地方。
官员所有的这些问题,吏部都要掌握,因为清朝讲究官员的回避制度,吏部在选任地方官时,要回避祖籍五百里以内的地区。(需要了解回避制度的,可参考小编之前的文章)这还与科举录取有关系,因为不同省份有不同的录取名额,需要掌握官员子孙的情况,以便备案入档。
关于“六部之首为吏部,而吏部之首则在文选司”的问题
吏部和礼部区别?
1、吏部 中国古代官署。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下设四司:明清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司的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
两晋时期类似明朝吏部的机构叫什么,谁来管理官员的升迁和任命?
你的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只能说不严谨了,因为吏部这个部门是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 唐。
清代吏部的权力有多大?
清代官员任用有一套极为严格的程序,官员的选任,大致可分为对入仕者的选拔、已入仕为官者的升迁调补这两大方面。此外,不同级别的官员所采用的选用制度又不一样。
六部之首是?
六部依次是: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唐朝时期六部统一归尚书省管理,到了元朝的时候尚书省改为中书省,其实也是换汤不换药,只是换了个名称而已。。
内阁六部始于?
三省六部制度始于隋唐。至明清,三省(尚书、中书、门下)已被内阁所取代,六部仍延续。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部有哪些职责吏部,相当于...
吏部尚书是什么官职?
吏部尚书为中国古代官名,掌管着官员资料以及人事任免权,影响着很多官员的仕途,因其重要性成为六部尚书之首。 吏部尚书除行使本职职能外,还有一些辅助的政治。
刑部和吏部有什么区别?
刑部相当于现代的公检法司等司法机关,具体负责全国的刑罚政令、审核刑名,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 吏部位于六部。
古代吏部有别称吗?
有,比如司列、天官、文部等。 吏部,是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时,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
历部尚书是管什么的?
这个问题似乎应当是:吏部尚书是管什么的?误写作“历部尚书”了。 1、吏部是掌管官员调动,考察,任免,考核,权力非常大,为六部之首,吏部尚书也被称为天官。 2、。
吏部、户部、工部、兵部、礼部、刑部,六部到底是管什么的?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有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即三省六部制。这一套确立于隋朝,职能承袭秦汉,直到清末才废除的中央官制,在上千年的时间中,尚书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