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通过四种方式买书
[摘要]:古人通过四种方式买书是一段汉朝历史的历史,古人勤学、苦学的例子有哪些?要4个``_作业帮孙康囊萤映雪匡衡凿壁偷光苏秦锥刺骨张仪头悬梁古人写有关读书的文言文,急需【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3)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4)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形容书的古文语句?1、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欧阳修《咏零陵》 2、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杜荀鹤
中国古代的书店叫书肆,最早始于汉代。此外,各朝代还有书林、书铺、书棚、书堂、书屋等名称,在宋代以后则统称为“书坊”。“书店”一名最早见于清朝乾隆年间。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店也叫书局。
现代读书人可以上网买书、去图书馆借书,还可以下载电子版,显然是幸运的。那么在没有当当网和新华书店的古代,人们如何买书?
1、手抄本盛行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周绍明在《书籍的社会史》一书中提到,曾有两个中国学者得出结论:在1912年前的大约一万两千部中医古籍里面,绝大部分是手抄本,并且,在雕版印刷术发明已一千年之后,17世纪活跃于江南苏州的16个剧作家现存的80个剧本里,手抄本也是占了绝大部分。
也就是说,其实就在中国已开始使用印刷术、雕版印刷术之后,手抄本仍继续存在。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成本。比如16世纪的手抄本和印刷本,对它们的劳动力和生产相对成本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在明朝雇一些人去抄书,每张纸上面大约有四五百字,20-30页纸的价格大概是2到3文铜钱,即每张纸只需要0.1文钱。对当时的单本书来讲,没有印本能够与如此低廉的抄写生产成本竞争。
中国向来就人力便宜,没想到抄出来的书居然比印出来的书还要划算!
2、去佛寺、庙会买书
中国并非自古以来就有专门的书店,而是到了后来才有的。以前的卖书人,通常是通过卖香,或是去佛寺、庙会里顺便卖卖书,中国真正主要卖书的店铺是16世纪初才第一次出现。当时的文人,要想买书就要到书市、书铺去逛,但货量也很有限。那时候找一本书究竟有多难呢?比方说,15世纪早期的时候,北宋四大文学家——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没有一个人的著作可以在书坊里找到,你能相信吗?
3、“吝啬”的私人藏书家
大诗人白居易够红,但是在明朝的时候,早期的藏书家也是要费尽千辛万苦之力才能够到处把他的诗,这一点那一点地抄回来,结成一个集子。当时的那些藏书家,比如说他收藏了很多书,大家就很羡慕,就都很想去看一看,可是问题是大部分的藏书家都不愿意把自己的藏书公开给别人看,为什么?因为怕人家借了不肯还。
当时的藏书家们催生出了中国一些出名的藏书阁,其中浙江宁波的“天一阁”就是明代兵部侍郎范钦创建于嘉靖年间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一家图书馆。
4、没书卖就靠记忆
明朝流行到书院听课、讲学、讨论,因为书不容易得到,所以必须去听讲,得到一本书就要凭借超人的记忆力记下来。所以明朝最让人吃惊的一点,就是那些大思想家,像王阳明通常不一定是大藏书家,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人。
因此后来很多人说明朝讲兴学,讲学问不注重文字,而清朝的考据、训诂搞得那么发达,主要原因之一很可能是明朝文人要找书看太难,到了清朝书多了,才有条件去进行那些繁复、烦琐的文字考证。
古代的书店:
关于“古人通过四种方式买书”的问题
古人勤学、苦学的例子有哪些?要4个``_作业帮
孙康囊萤映雪匡衡凿壁偷光苏秦锥刺骨张仪头悬梁
古人写有关读书的文言文,急需
【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3)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4)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
形容书的古文语句?
1、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欧阳修《咏零陵》 2、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杜荀鹤《书斋即事》 3、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职业读书人是怎样高效阅读的?
论道起来是古人真淳朴,他们绕来绕去,就留一句话真理:赶紧去读吧,去读吧,拿起书比啥都重要,所有道理自明,一切甘苦自知。 所以说,读书,特别是文史的东西... 前些年。
明朝施大经有一方藏书章,镌着“施氏获阁藏书,古人以借鬻...
1.C2.①刻名字的私章,表明所有; ②刻入箴规的话,告诫子孙; ③不记名的闲章,表达襟怀; ④记籍贯和名字或姓氏的名章,表明所有; ⑤记名兼记年。
有关历史的书籍,有哪些推荐?
有关历史类的经典读物,我个人强烈推荐这 4 本我非常喜欢的书: 第 1 本:《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我好多年前就读过,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我个人觉得这是一本以...
如何提高阅读记忆背诵效率?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快节奏的今天,我们的时间都是碎片化的,如何让自己从繁忙中抽出时间读书,提高读书效率而且不忘记?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我去年读了80...
中医药古文很多字不认识,不懂意思怎么办?
中医药古文很多字不认识,不懂意思怎么办? 中国的汉语文化和中国的中医药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是相互融会,相互贯通的,是有机的统一。 学习中医没有古汉语基础很...
四大名著,什么年龄看什么,为什么?
谢谢邀请! 简单地说下我的读书阅历。 中国古典文学,我最先看到的是《说岳》 连环画,沉迷其中。听儿时玩伴说连环画《三国》也不赖,那时候不像现在网络发达,... 一。
你有光买书不看书的习惯吗?为什么?
自己喜欢买书,主要是购文学书籍和美术艺术类书藉。这些年从网上购买了一些书,网上价格,比实体书店便宜,但是自己还是喜欢逛实体书店,是种享受。购买的书,肯...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