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战国 > 晋文公和宋襄公都讲道德,为何结局差异这么大?

晋文公和宋襄公都讲道德,为何结局差异这么大?

[摘要]:晋文公和宋襄公都讲道德,为何结局差异这么大?是一段春秋战国的历史,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的原因?姬重耳当年流亡期间就路过郑国,郑国国君认为重耳没有什么出息,因而没有理睬重耳。 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chóng ěr),与周王室同宗,... 宋襄。春秋桓公庄公怎么排序的?春秋五霸顺序为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关于春秋五霸的说法其实并不统一,这五个人并不固定,有些说法中还有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但以齐桓公、。宋襄公为什么是春秋五霸

晋文公重耳说过一个封赏功臣的标准——导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赏;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

在晋文公看来,能够指导他仁义道德的人,功劳最大;能够为完成目标而出谋划策的人,功劳其次;冲锋陷阵出苦力的,功劳最小。

我想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为什么道德第一。道德真的这么重要么?

有这么一个君主,他有三大癖好。第一是打猎,一打起猎来,什么政事也不理;第二是喜欢喝酒,没日没夜的喝,甭管是使者还是百官,都见不到他;第三个是好色,连自家姑姑、姐妹这些人都不放过,以至于她们嫁不出去……

这个君主是谁?是夏桀么?是商纣么?不是……他即不是亡国君,也不是昏君,他是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

齐桓公问管仲,他有这三大“邪”,是否影响治国,管仲说不影响。齐桓公自己都不敢相信——这都不影响?

最后果然没什么影响,齐桓公成了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齐桓公的道德不怎么样,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成功的君主。

为什么道德第一?道德真的很重要么?

齐桓公去世之后,帮助齐国平定内乱的宋襄公,自以为有了成为第二任霸主的资本,就会盟诸侯。他弟弟劝他在会盟地附近埋伏兵马,以防不测。宋襄公不愿意,认为这没有道德。

结果一直对宋国不服的楚成王带兵来把手无寸铁的宋襄公俘虏了,带回楚国囚禁了三个月才放回来。

后来宋襄公与楚成王进行了著名的“泓水之战”。战前,宋国人觉得楚国比宋国强太多,不能硬拼。宋襄公坚决要打,他认为仁者无敌,以他的仁义,一定可以战胜楚国。

开战之后,楚国人要渡河,有人建议宋襄公击其半渡,宋襄公认为这太不仁义,就拒绝了。楚国人过河之后还没布阵,有人又劝宋襄公趁机出击,宋襄公还是认为不仁义,依旧拒绝了。

楚国人完成了排兵布阵,宋楚双方一番厮杀,宋军大败,从此一蹶不振。宋襄公本人也被楚将刺伤膝盖,终身残疾。

坚信仁者无敌的宋襄公,的的确确是个仁义的人,是个道德高尚的人,但是宋国人都骂他。在诸侯大会上悍然绑架一国君主,这种缺德事也是前无古人。楚成王的的确确是个特别“缺德”的人,但是他的谥号是“成”,非常好的字,楚国人很爱戴他。

道德真的那么重要么?

重耳流浪时见过已经残废的宋襄公,他肯定知道仁者并不无敌,那他为什么还认为道德第一?

因为重耳说的“道德”,和宋襄公坚持的“道德”,不是一码事。

重耳明白“道德”的本质,而宋襄公并不明白。

以仁义出名的宋襄公号召诸侯帮助齐国平定内乱,扶持齐国太子继位,扣押了迟到的滕宣公,又把不来的鄫国国君当成牲口杀了祭旗。在齐国太子看来,这真是大仁大义之举,宋襄公就是正义的化身。

楚成王绑架宋襄公的时候,罗列他的罪名,帮助齐国太子继位就成了干涉齐国内政,扣押滕宣公和杀掉鄫国国君也成了乱用私行……在楚国人口中,宋襄公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坏蛋。滕国人和鄫国人想必也十分赞同楚国人的观点。

同一件事,有人说他是大仁大义、道德高尚,有人说他是大逆不道、道德沦丧……

如果同一件事,有人认为是道德高尚的,有人认为是道德沦丧的,那究竟道德高尚和道德沦丧有没有标准?

其实每一个心目中都有一杆秤,谁是有德的,谁是缺德的,自己都可以衡量。但是每个人的衡量标准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利益不同。

只要有利于我的,在我这里就是道德高尚的;凡是不利于我,在我这里就是道德沦丧的。

那么,晋文公说“导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赏”,是什么意思?

晋文公要让一个人说他是有道德的,他需要做什么?

他的行为要对这个人有利!

当晋文公能让一个人得利的时候,那个人会怎样?

会支持他,因为他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若是晋文公的行为让一个人利益受损,那这个人就会反对他,因为他是一个缺德的人!

支持的人越多,反对的人越少,晋文公的势力就越强大;反之,势力就越弱小。

晋文公说的“德”,是什么?

是战略!

要给哪些人利益,要团结哪些人,要让哪些人说我道德高尚,我的势力才能够尽可能的强大?

这是在选择盟友。

这是在制定战略。

当战略选择恰当的时候,制定好的策略就容易多了,有了好的策略,执行起来难度也就小多了。所以给晋文公制定大战略的人,是头号功臣;制定策略的人,是次等功臣;具体去执行的人,就是三等功臣。

道德第一?对!道德第一!

道德真的有那么重要么?对!道德就是那么重要!

道德就是战略。

战略为了利益。

“道”这个字,意思是“路”,“德”这个字,最初与“得”是互通的。所谓“道德”,解释过来其实就是“得之路”——“得”的途径或者方法。

“道德”,归根到底,是为了“得到”,坚持无法“得到”的“道德”,就是迂腐。

宋襄公坚信仁者无敌,可是他不懂仁者为什么无敌?所谓的“仁者”,需要被人认可为“仁者”;当被许多人认为是“仁者”的时候,他已经有了强大的盟友,他的势力才是强大的,那时候才能“无敌”;自身不够强大,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做到“无敌”。宋襄公不肯击其半渡,自以为是仁义之举,却让宋国的士兵寒心,士兵哪还能好好打仗呢?士兵都不尽力,他宋襄公怎么可能“无敌”呢?

仁者无敌,要看对谁“仁”。宋襄公这时候对楚国人“仁”,就是对宋国士兵“不仁”,而宋国士兵这时候才是他应该团结的对象,他应该对宋国士兵“仁”。

宋襄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没有搞清楚“德”和“得”的关系,没有认识到“道德”就是战略,让宋襄公成了一个迂腐的人。

晋文公和宋襄公都讲道德,为何结局差异这么大?

关于“晋文公和宋襄公都讲道德,为何结局差异这么大?”的问题

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的原因?

姬重耳当年流亡期间就路过郑国,郑国国君认为重耳没有什么出息,因而没有理睬重耳。 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chóng ěr),与周王室同宗,... 宋襄。

春秋桓公庄公怎么排序的?

春秋五霸顺序为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关于春秋五霸的说法其实并不统一,这五个人并不固定,有些说法中还有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但以齐桓公、。

宋襄公为什么是春秋五霸之一

宋襄公位置列五霸之一有两个原因: 其一在于他确曾主持过诸侯会盟.齐桓公死后,齐国霸主之位不存,宋襄公欲继承齐桓公会盟诸侯匡扶周室.但宋国只不过。

寄人篱下忍辱负重的晋文公为何能大器晚成?

投石问路 离开齐国之后,应该向何方势力求助,才能实现回国即位的心愿呢? 在那样一个信息闭塞的时代,答案绝非一目了然。就像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寻找光明,...

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

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充满新与旧的矛盾。 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 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周王室衰落,诸。

宋襄公为何能名列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除了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外,其他两位是谁,说法不一,一般是指郑庄公、秦穆公、楚成王和宋襄公中两位。按照称霸的标准,要会盟诸侯,并在诸侯们的... 也。

历史上,宋襄公和的刘备都是打着“仁义”旗号,为什么刘备成功,宋襄公却失败?

宋襄公与刘备都讲仁义,宋襄公失败,并成为笑柄;刘备却能成就蜀国基业。关键就在于宋襄公对事讲仁义,刘备对人讲仁义。 我们先说宋襄公对事讲仁义,从继位前想... ”。

史书上的春秋五霸都指谁?

两种说法都不准确 应该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秦穆公. 越王勾践最终只是战胜了吴国,并未召集诸侯,确定南方霸主的地位 2.齐桓公,晋文公,。

貌似晋国的国君以公命名的较多,如晋献公,晋文公,晋襄公...

还有王和公有啥区别,貌似晋国的国君以公命名的较多,如晋献公,晋文公,晋襄公等等诸如此类,这里面有什么端倪么? 呵呵,可能问得不够专业,恳请在这方面有研究的朋友。

赵、魏、韩“三家分晋”后,晋国的国君到哪里去了?结局如何?

晋国西周第一批分封的诸侯国之一,首任国君是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正宗的周朝宗室,为什么叫唐叔虞呢,难道不应该姬叔虞吗?这是因为晋国最早不叫晋国,叫唐国,... 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