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灵公使鉏麑杀赵宣子
[摘要]:晋灵公使鉏麑杀赵宣子是一段春秋战国的历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什么意思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读音:rén fēi shèng xián,shú néng wú guò 出 处:《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例句... 读。历史上有哪些值得了解的君臣关系?本期话题君臣关系自古以来就是非常微妙的,尤其是当主少国疑之际,少年君主与辅政大臣就更难相处了。比如这个例子:从公元前612年到公元前607年,尚未成年的晋灵...
晋灵公姬夷皋执政时期,贪图享乐,残虐不君,受到了正直的佐政大夫赵盾(公元前~前601年)多次劝谏,因此晋灵公感到非常腻味,就派遣武艺高强的鉏麑去刺杀赵盾。
一天黎明前,鉏麑潜入了赵盾家的大院,摸到了赵盾的房间,发现门已经大开了。原来赵盾勤于国事,已经盛服准备上朝,因为时间还早,就坐着闭目养神,嘴里还喃喃念着劝君的话。赵盾的勤勉和正直感动了鉏麑,鉏麑是个有正义感的晋国人,实在下不了杀手,便又退了出来。之后,鉏麑为难地在门外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便一头碰死在门口的槐树下。
这种记载来自左丘明之《左传》,太史公采用这种看法,钱钟书解释说:“盖非记言也,乃代言也,如后世小说,剧本中之对话独白也。左氏设身处地,依傍性格身份,假之喉舌,想当然耳”。
原文:
灵公虐,赵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则寝门辟矣,盛服将朝,早而假寐。鉏麑退,叹而言曰:“赵孟敬哉!夫不忘恭敬,社稷之镇也。贼国之镇不忠,受命而废之不信,享一名于此,不如死。”触庭之槐而死。灵公将杀赵盾,不克。赵穿攻公于桃园,逆公子黑臀而立之,实为成公。
译文:
晋灵公暴虐无道,赵盾多次劝谏,以致灵公很讨厌他,于是派力士鉏麑去暗杀赵盾。清晨鉏麑前往赵府,看见卧室的门已经开了,赵盾把朝服穿得端端正正,正准备上朝,因为时间还早,坐在那里闭目养神。鉏麑立刻退了出来,感叹地说:“赵盾真恭敬啊!不忘恭敬的人,是国家的栋梁。杀害国家的栋梁,就是不忠;接受了国君的命令而不执行,就是失信。要蒙受不忠、不信两个罪名中的一个,还不如自己死了好。”就一头撞死在院子里的槐树上。灵公又再次打算谋杀赵盾,也没成功。后来赵穿在桃园杀死了晋灵公,迎回晋文公的儿子公子黑臀,将他立为国君,那就是晋成公。
关于“晋灵公使鉏麑杀赵宣子”的问题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什么意思
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读音:rén fēi shèng xián,shú néng wú guò 出 处:《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例句... 读。
历史上有哪些值得了解的君臣关系?
本期话题君臣关系自古以来就是非常微妙的,尤其是当主少国疑之际,少年君主与辅政大臣就更难相处了。比如这个例子:从公元前612年到公元前607年,尚未成年的晋灵...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盗墓案?
1、伍子胥——最毒的盗墓者 伍子胥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盗掘者,源于其出走吴国之前,与楚平王结下的仇恨。《左传》记载,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因遭... 一。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都是吃两顿饭的吗?为什么?
《说文》:“饔,孰(熟)食也。”意思是现做现吃的饭,这就意味着与之相对的飧是食之余,否则单说饔是熟食,难道飧则生食不成?《公羊传·宣公六年》写晋灵公派... 古代。
《秦岭神树》中盗墓方法是真的吗?历史上又有哪些盗墓人物?
在棺椁两边,有男女石人四十多个,捧着灯烛什么的站立在周围。虽然棺椁已经朽烂,但尸体还没有坏,晋灵公的九窍之中都放有金玉。刘去看上了陪葬品中一个拳头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