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战国 > 孔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孔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摘要]:孔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是一段春秋战国的历史,其父攘羊而子证之的典故?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译文】 叶公对孔子说:“我们这里有...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观点正确吗?子为父隐,儿子帮父亲隐瞒恶迹。这是儒家纲常礼教所提倡的,原出自《孝经.谏诤章》。孔子,从儒家立场出发,认为作儿子检举父亲,并不是正直的表现,而是被逼无... 《论语》中“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论语》中有个故事,叶公告诉孔子:楚国有人,其父偷羊,就向官府告发,父被抓。意即楚人不徇私情。孔则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以告密、举报之名伤害人性,这样的制度无疑是恶制度!

孔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附: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历代追谥孔子:

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弟子心丧三年,庐于墓旁者百余室,因名其地为“孔里”,并各植树一棵。孔子后裔承继其儒学,为名相、博士、大儒。台湾之孔垂长先生,为其79代嫡孙。孔子是教育家、亦是政治家,孔子去世后,历代帝王为彰显对孔子的尊崇,不断追封追谥。

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褒成”褒奖其功劳,“宣尼”是谥号,“公”是爵位。

北魏太和十六年(492年),孝文帝元宏称孔子为“文圣尼父”。“文圣”是尊号,“尼父”是敬称。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静帝宇文衍追封孔子为“邹国公”,“邹”是国名,“公”是爵位。

隋开皇元年(581年),文帝杨坚称孔子为“先师尼父”;乾封元年(西元666年),高宗李治赠孔子为“太师”,“太师”为官位。

武周天绶元年(690年),武则天封孔子为“隆道公”。“隆道”是封号,“公”是爵位。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文宣王”。“文宣”为谥号,“王”是爵位。这儿的“王”不是后世皇帝以下的侯王的王,而是周天子“武王”“成王”的王。

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改文宣公为衍圣公,后代相沿不改。

西夏仁宗三年(1146年)三月,西夏仁宗颁布诏令:“尊孔子为文宣帝,令州郡悉立庙祀,殿庭宏敞,并如帝制。”(据《宋史·夏国传》和吴广成《西夏书事》记载)这一封号是给历朝历代最高级别的人的。

元朝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宗加衔“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朝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尊“至圣先师”。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世祖尊“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政府尊“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关于“孔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的问题

其父攘羊而子证之的典故?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译文】 叶公对孔子说:“我们这里有...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观点正确吗?

子为父隐,儿子帮父亲隐瞒恶迹。这是儒家纲常礼教所提倡的,原出自《孝经.谏诤章》。孔子,从儒家立场出发,认为作儿子检举父亲,并不是正直的表现,而是被逼无...

《论语》中“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是什么意思?

叶公告欣孔子:「我们这里有一个能行直道的人,他父亲窃人羊,他出来证明了。」孔子说:「我们的直道和此相异。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直道便在其中了。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全文?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 子曰君子和而。

论语中不适用于当今社会的语句

孔子思想中 “克己复礼",虽是崇尚道德的,可是这个“礼”毕竟是“周礼”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说,没有。

俗语:“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过”,啥意思?古人的话有无道理?

一、“父不言子德”就是说:作为父亲是不能不要言说子女的“德性”好坏。 二、“子不言父过”就是说:作为儿女是不能不要言说父亲的“功过”“得失”。 三、“父。

子路篇全文及译文?

子路篇 本篇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 子路: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因他曾做过季氏的家臣,又被称作季路,比孔子小九岁,鲁国人。 子路问政,子曰... 详。

“孔子不能决也”的意思是什么?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本意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下引《论语》,只注篇名.)被普遍认为是孔子鄙视妇女。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何为真正的孝?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体会到?

本来不想回答这个问题,正是因为子欲养而亲不待,感觉心情很沉重。再来看这个题目时,发展回答得太少,还是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吧。 孝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核心。。

论语13章原文完整版?

第十三章子路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 欲速则不达,。